导航:首页 > 名字百科 > 漳州名字的由来

漳州名字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1-03-21 02:10:21

1. 漳州的来历和传说

漳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武后垂拱(685-688年)以前,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晋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建兰水县;梁大同六年(公元504年)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

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

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垂拱时,分出泉州所辖龙溪县一部分隶漳州,分置漳浦和怀恩两县;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废怀恩县,割龙溪县来属;宋乾德(963-968年)时,领县除龙溪、漳浦外,还有龙岩、长泰,共四县;元时增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明成化(1465-1487年)年间,增加漳平县;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析出平和县;嘉靖九年(公元1734年)龙岩分出升为直隶州,并管辖漳平、宁洋两个县,漳州府范围剩下七个县。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1951年6月1日,在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市;1985年7月原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原漳州市又改为芗城区。

2. 谁知道漳州市云霄县的名字的由来——我非常着急要知道,谢谢!

云霄县在晋为绥安县治,开元设漳浦驿,宋设漳浦县临水驿,元设云霄驿,明称云霄镇,康熙三十五年(1696)设云霄巡检司,嘉庆三年(1798)建云霄抚民厅,为漳州分府。1913年改云霄县,属西路道(汀漳道)。1949年9月26日和平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3. 厦门名字的由来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在厦门岛上,因此,人称厦门岛为鹭岛,厦鼓海峡又称为鹭江。人类生活在厦门岛上,可以追朔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自唐朝中期,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唐朝天宝年间,汉族人薛姓和陈姓从闽东的福安和闽南的漳州移民入岛分别在洪济山下的南北麓聚族而居。

厦门市的行政建制始于宋朝,属泉州府同安县。明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迁开始在岛上筑城寨,置卫所,城名“厦门”意寓“祖国大厦之门”。厦门的地名,从此确立。

(3)漳州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先秦时期,厦门属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不久裁撤,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闽国933年龙启元年时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属泉州,州驻地在晋江县。

唐朝,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灭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

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人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

元朝,属泉州路。

明朝,实行里都图制,厦门为嘉禾里,下设四个都,每个都下辖两个图。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永宁卫的中、左两个千户所移驻嘉禾屿,并筑厦门城,此后遂以中左所作为厦门岛的代称。

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改中左所为思明州,所辖境域包括厦门岛、鼓浪屿、浯洲(大金门)、烈屿(小金门)等岛屿。

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攻占思明州。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移驻厦门,翌年设立台厦兵备道(雍正五年(1727年)改为台湾道),管理台湾、厦门两地政务。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驻厦门。

雍正五年(1727年)分守兴泉道移驻厦门,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兴泉永道,管辖兴化府(今莆田)、泉州府和永春州。至此,厦门成为福建东南沿海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兴泉道道署驻地(兴化府府城图中有兴泉道道台驻地)

兴泉道道署驻地(兴化府府城图中有兴泉道道台驻地)

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43年11月2日),厦门正式开埠。

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1902年11月21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厦门鼓浪屿租界土地章程》,鼓浪屿成为“万国租界”。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兴泉永道改名为南路道,辖区不变,后增辖金门县,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改名厦门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闽变”失败后,厦门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随之撤销,厦门恢复思明县建制,与同安县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恢复厦门市政府建制,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

1949年09月,同安县、厦门市分别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福建省辖市。

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

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

1958年0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

1958年0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

1958年08月,金门炮战爆发,厦门为主战场之一。

1966年0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

1970年0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

1973年06月,同安县再归厦门市。

1978年09月,设杏林区。

1979年0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战正式划上句号。

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更名集美区。

1994年02月,国务院批准厦门市行政级别升格为副省级。

1997年05月,同安改县为区。至此,厦门市辖思明区、开元区、杏林区、湖里区、集美区、同安区6个区。

1996年11月,同安撤县改区,

1997年05月,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

2003年05月,经国务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厦门市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其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设立翔安区。行政区调整后,厦门市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至2016年12月底不变。

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

4. 福建省名字的由来

很多人对福建为何称“七闽”“八闽”不甚了解,据我目前手头掌握的资料,对闽、七闽、八闽与福建的由来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福建始称“闽”。汉代许慎编写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闽,东南越。蛇种。”古人称蛇为长虫,可见福建古时是因多蛇,当地氏族以蛇作为图腾崇拜而被称为“闽”的。如今,我省的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和漳州、长汀等一些地方仍有崇蛇风俗。

“闽”的最早记载见于我国上古时的网络全书《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卷十》:“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西汉的刘歆认为,《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为夏禹、伯益所作。东汉王充的《论衡》、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也都是持这种看法。明代何乔远在《闽书》中也称:“禹平水土,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著《山海经》。”

也有人认为“闽”的出处见于《周礼》中的《夏官·职方氏》。

从“七闽”到“八闽”的演变

“七闽”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书中说:“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东汉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唐代的贾公彦所作的《周礼疏》中说:“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

“七闽”起初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如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赐给福州神童蔡伯唏的诗中就有“七闽山水多灵秀”之句,苏东坡在《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一诗中写道:“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还在《处州八境图八首并序》一文中说,江西赣州的地理位置是“东望七闽,南望五岭。”

“八闽”之称始于南宋。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太宗置福建路,辖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建州、南剑州和兴化、邵武两军,共六州两军。由于州、军同级,到南宋时便有人开始称福建为“八闽”。最早称福建为“八闽”的当属南宋状元、乐清人王十朋和南宋大学者朱熹。王十朋于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任泉州太守时,曾在州属衙门题联:“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郡”。朱熹也曾在闽清白岩山题刻了“八闽岳祖”四个大字。不过到南宋末,一些史书仍沿用旧称“七闽”,未称“八闽”。“八闽”尚未取代“七闽”,而是交叉使用。“八闽”完全取代“七闽”,应是明弘治二年(公元1490年)莆田人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始。

福建不是因闽江简称“闽”

旅游教育出版社一本介绍福建的书开篇第一句话便说,福建因闽江是省内最大河流,故简称“闽”。据我所知,持这种说法的人还不少,就连《辞海》对“闽”字的解释,也有福建“一说因境内最大河流闽江得名。”其实,福建是先有“闽”后有福建,先有福建后有闽江。

福建早在夏禹、伯益时就称“闽”,周朝时又称“七闽”。“闽”的出现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了。福建之称始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当时,唐玄宗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在闽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相当军区长官),并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起初专管军事,后发展为福建观察使、福建节度使,统辖福建各地的军事、民政、财政等,取代了道一级,变成了地方最高长官。福建之称至今已有1273年了。

闽江之称到宋代尚未见史书记载。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福州郡守程师孟建道山亭时,曾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了一篇《道山亭记》。曾巩在这篇记中说:“福州府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可见此时的闽江仍称“长江”。到了南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5月,晋江人梁克家编撰的《三山志》成书时,书中载:“今城东南地势崥平,潮上大江,自南台。”这时的闽江还是叫“大江”。

闽江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当属明弘治庚戌(公元1490年)出版的由莆田人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书中记载:“闽江源浙之龙泉,建之浦城、崇安,又合建、延、汀、邵及古田、闽清、永福大小诸溪之水,至此入海。”此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晋江人何乔远编撰的《闽书》又原原本本引用了黄仲昭的记载。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黄仲昭和何乔远两人都误将浙江的龙泉作为闽江的源头。其实,闽江的源头是在今我省的建宁县均口镇张家山。闽江之称出现在史书上才500多年,比福建名称的最早记载迟了757年,比“闽”的记载至少迟了3000多年。

5. 福建漳州的九二0路这一名字的由来

纪念漳州1949年9月20日解放

6. 漳 州名子的来历

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因将士思念北方故土,改名绥溪为漳江,漳江本来是今河北一河流,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

7. 福建省为什么叫福建福建省名字的由来

古代设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个州,取前两个州的头一个字就是福建。明朝设福建省,因是闽族人居住地区,所以简称闽。

福建地势呈“依山傍海”态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福建,远古属百越之闽越部落,《禹贡》属扬州。在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国。秦南平百越,置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承认驺无诸为闽越王于此。汉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闽越地,封驺摇为东海王。

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驺无诸孙驺丑为闽繇王,复封余善为东越王,元鼎五年(前112年),闽越国叛乱,汉武帝率军平息,并以其地险阻,故迁闽越人于江淮流域,而福建隶属于会稽南部都尉管辖。


(7)漳州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

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福建地处泛北极植物区的边缘地带,是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全省分布有高等植物4703种,约占全国的14.3%,其中蕨类382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4251种;其中兰科植物有60属119种6变种。

此外,有苔藓361种、真菌48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2种,其中:国家Ⅰ级7种,国家Ⅱ级45种;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的有25种。全省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达3000多种。

8. 福建省名称由来

很多人对福建为何称“七闽”“八闽”不甚了解,据我目前手头掌握的资料,对闽、七闽、八闽与福建的由来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福建始称“闽”。汉代许慎编写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闽,东南越。蛇种。”古人称蛇为长虫,可见福建古时是因多蛇,当地氏族以蛇作为图腾崇拜而被称为“闽”的。如今,我省的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和漳州、长汀等一些地方仍有崇蛇风俗。

“闽”的最早记载见于我国上古时的网络全书《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卷十》:“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西汉的刘歆认为,《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为夏禹、伯益所作。东汉王充的《论衡》、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也都是持这种看法。明代何乔远在《闽书》中也称:“禹平水土,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著《山海经》。”

也有人认为“闽”的出处见于《周礼》中的《夏官·职方氏》。

从“七闽”到“八闽”的演变

“七闽”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书中说:“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东汉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唐代的贾公彦所作的《周礼疏》中说:“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

“七闽”起初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如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赐给福州神童蔡伯唏的诗中就有“七闽山水多灵秀”之句,苏东坡在《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一诗中写道:“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还在《处州八境图八首并序》一文中说,江西赣州的地理位置是“东望七闽,南望五岭。”

“八闽”之称始于南宋。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太宗置福建路,辖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建州、南剑州和兴化、邵武两军,共六州两军。由于州、军同级,到南宋时便有人开始称福建为“八闽”。最早称福建为“八闽”的当属南宋状元、乐清人王十朋和南宋大学者朱熹。王十朋于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任泉州太守时,曾在州属衙门题联:“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郡”。朱熹也曾在闽清白岩山题刻了“八闽岳祖”四个大字。不过到南宋末,一些史书仍沿用旧称“七闽”,未称“八闽”。“八闽”尚未取代“七闽”,而是交叉使用。“八闽”完全取代“七闽”,应是明弘治二年(公元1490年)莆田人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始。

福建不是因闽江简称“闽”

旅游教育出版社一本介绍福建的书开篇第一句话便说,福建因闽江是省内最大河流,故简称“闽”。据我所知,持这种说法的人还不少,就连《辞海》对“闽”字的解释,也有福建“一说因境内最大河流闽江得名。”其实,福建是先有“闽”后有福建,先有福建后有闽江。

福建早在夏禹、伯益时就称“闽”,周朝时又称“七闽”。“闽”的出现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了。福建之称始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当时,唐玄宗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在闽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相当军区长官),并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起初专管军事,后发展为福建观察使、福建节度使,统辖福建各地的军事、民政、财政等,取代了道一级,变成了地方最高长官。福建之称至今已有1273年了。

闽江之称到宋代尚未见史书记载。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福州郡守程师孟建道山亭时,曾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了一篇《道山亭记》。曾巩在这篇记中说:“福州府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可见此时的闽江仍称“长江”。到了南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5月,晋江人梁克家编撰的《三山志》成书时,书中载:“今城东南地势崥平,潮上大江,自南台。”这时的闽江还是叫“大江”。

闽江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当属明弘治庚戌(公元1490年)出版的由莆田人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书中记载:“闽江源浙之龙泉,建之浦城、崇安,又合建、延、汀、邵及古田、闽清、永福大小诸溪之水,至此入海。”此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晋江人何乔远编撰的《闽书》又原原本本引用了黄仲昭的记载。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黄仲昭和何乔远两人都误将浙江的龙泉作为闽江的源头。其实,闽江的源头是在今我省的建宁县均口镇张家山。闽江之称出现在史书上才500多年,比福建名称的最早记载迟了757年,比“闽”的记载至少迟了3000多年。

望采纳

9. 漳州南靖地名的由来

南靖县历史沿革 梁置兰水县,隋开皇十二年(592)并入龙溪县。元至治元年(1321)析龙溪、漳浦、龙岩县地设南胜县,治所在今平和南胜,后迁县治于今平和旧县,至正十六年(1356)近县治于兰陵(今靖城),更名南靖。历属漳州路、漳州府、汀漳道。1938年迁县治于今所。1949年9月17日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10. 漳州的地名来历地名所包含的

南靖县前身是南胜县,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建置南胜县时,县治设于九围矾山东麓,即今平和县南胜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至元六年(1340年),县治北迁琯山之阳(即今平和县小溪镇旧县村),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县治再北迁至兰陵(即今比邻漳州的靖城)后更名为南靖县,因此处位于福建南陲,且屡寇不清,故把南胜县改名为南靖县,意为“南方之静”,以兆佳祥。

阅读全文

与漳州名字的由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岩名字寓意 浏览:278
制作名字的软件叫什么 浏览:460
好听的游戏情侣名字大全 浏览:856
姓名带薇的女孩名字 浏览:861
冬樱开头名字 浏览:168
晞彤这个名字寓意 浏览:446
猫咪名字大全phpwind 浏览:958
李性四个字的名字 浏览:956
lol好听的名字 浏览:909
善字开头的名字 浏览:295
张翊泽名字打分 浏览:389
带瑾的女孩高雅名字 浏览:886
2016女孩名字大全及寓意 浏览:170
三个字酒店名字 浏览:658
1999年12月18男孩名字 浏览:807
自己名字的含义作文 浏览:267
贷款公司小组名字大全 浏览:13
古代宫赋名字 浏览:934
四个人的微信群名字 浏览:300
怎么看名字五行缺啥 浏览:724